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卷 功过是非 第147章 人心惶惶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六月初六之后,前方突然与北国本土失去了联系。

    此后民间谣言四起。

    南朝人说卢存义大将军深明大义,诈降北国,诱敌深入,设伏将北国御驾亲征的新帝诛杀在楚江之上。其后南朝军队迅速展开反扑,北国一百二十万大军原本就是拉得太长,被割裂分散,已经过江的军队被摄政王的大军包围剿灭,没过江的一点点被卢存义率军围困蚕食。北国丞相叶墨狡猾多端,弃主不顾,仓皇北逃,才捡了一条性命。

    谣言猛于虎,叶墨一旦暂时摆脱了性命之忧,就立刻修书给北国朝廷,回报真实战况。

    叶墨回报的是一种比较贴近真相的说法。当日新帝受到袭击并没有立刻死于楚江之上,而是受了重伤,被叶墨率援军所救。叶墨也并非弃主而逃,而是临危受命回去搬救兵。原本被留在江北的五十万北国军队,沿途厮杀,保护着新帝一行北撤。无奈卢存义率军处处堵截,南朝摄政王更是挥师北上,增援围剿。北国军队几乎被完全围困在江北,新帝伤势日渐沉重,已经不省人事无法理政,性命堪忧。

    幸好叶墨临危不乱主持大局,率领北国将士杀出一条血路,终于在六月二十四突破卢存义的围困,历尽艰险回到了北国本土要塞。此时北国南征一百二十万大军,只剩下了不到四十万。其余八十万,大半在途中中伏战死,还没有死的,都在江北已经落入摄政王和卢存义的包围,不缴械投降也只有死路一条。

    当然南朝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卢存义麾下的军队冲在阻拦北国强敌的第一线,折损大半。袁斌战死,冒牌卢存义也用了障眼法,身先士卒“死”在战火之中。卢家上下满门忠烈的美名再次传遍江北,更加激励起南朝士兵们的斗志,奋勇杀敌,誓要将来犯的北国敌寇歼灭驱逐。

    知道真相的谢氏父子、卫珍惜等少数几人,不禁感叹,摄政王设了这样的局,对卢存义一家已经是仁至义尽,至少全了卢家身后美名,维持了百姓心目中那个英雄形象。如果卢存义的幼子能够在战火中生存下来,他也会因为父辈们的光荣事迹,活得更轻松一些,不必背负叛徒之子的骂名。

    江北的百姓们在谢延年为首的白道各大门派的保护疏散之下,及时转移了财物,躲藏到安全的地方,大部分没有受到战火波及。

    前方准确消息传回平城府的时候,已经是七月。

    长公主召集朝臣,紧急商议对策。她不仅担心北国这一次南征溃败,会引发南朝进犯,她还担心叶墨会趁新帝伤重无法理政的时机再起什么乱子。其实她很矛盾,如果南朝来犯,叶墨或许会先集中精力对付南朝的军队,暂时放缓夺权;但是如果摄政王退守江北按兵不动,没有继续北上的打算,那么叶墨会不会做出什么惊人的举动呢?

    一旦新帝驾崩,朝中只剩下六岁的太子和她这个辅政的长公主,内无精兵良将,叶墨或许就算不公开谋朝篡位,也会彻底独揽大权架空皇室吧?

    紧接着从南朝那边传来另一个消息。南朝皇帝下旨急召摄政王回皖都,原本陈兵边境的南朝军队也有逐渐回撤的迹象。埋在南朝皖都的北国暗桩进一步打探,听闻南朝皇帝是怕摄政王在江北拥兵自重,决定收回摄政王的兵权,改派大皇子来江北镇守。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那么南朝军队继续北上乘胜追击的计划就会暂时搁浅。区区南朝那个大皇子,文治武功比摄政王相去甚远,就算他有心北上,短期内也绝对打不过边境。

    这对北国军民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暂时能够稳定住本来已经惶恐不安的民心。

    谁料好消息还没有传出多久,在七月初十,叶墨却发出卜告,宣布了新帝驾崩的坏消息。此前叶墨一直以新帝伤重不宜安马劳顿为由,让大军驻扎在南部大城运城,并没有急着回京。现在新帝驾崩的消息传到平城府,朝野震惊。

    王哲带领着南朝的暗桩们怎么会放过如此大好时机?北国市井一夜之间,就出现了数个版本的谣言。

    有的说新帝早就驾崩,甚至死在了江北,叶墨是怕担罪名,才找人伪装,故意在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