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卷 功过是非 第146章 诱敌深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北国平城府。

    前方捷报频传,卢存义彻底倒戈,开放北部要塞,亲迎北国军队进入江北。

    一般人都认为是南朝逼人太甚。南朝派去宣旨的官员暗藏火器,伙同江湖草莽欲对卢存义行刺。幸好有玄素宫的人及时救护,卢存义才只受了轻伤。卢存义一怒之下,斩杀宣旨官员,缴末所有犒赏,扣押千名礼仪卫队,正式宣告叛离南朝。

    叶墨在心中偷笑,易空灵出的这个主意果然有成效。就算谢启尘想要真的杀了卢存义,他势单力孤,将军府高手如云,他怎有机会成功?玄素宫这一次表现不错,立了一功,看来卫珍惜那个小丫头还算识时务。等日后大业得成,不妨让易空灵纳了这个女子为妾,更紧密地控制江湖力量。

    叶墨洋洋得意的时候,长公主却凭着直觉从前方传来的喜讯中隐约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长公主总觉得卢存义倒戈这件事情有蹊跷。虽然从各方面情报,前前后后道理看,卢存义倒戈是必然,那么精明如摄政王,计划行刺卢存义为何会失败呢?长公主并不知道谢启尘的事情,所以她反而不像叶墨那样笃定轻信。当局者迷,她远在后方,却可以清醒冷静地思考一些问题。

    长公主认为摄政王既然打算行刺卢存义,就应该设想过行刺不成功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吧?摄政王就仅仅只是在碧云山布防,那未免太消极了。一定还会有什么动作,防止卢存义倒戈后北国的进犯。难道说南朝一早就打算舍弃经营了十几年的江北之地么?这不太合常理啊。

    就算楚江北面卢存义洞开关隘,放北国士兵进入,摄政王仍然可以抢先出兵杀到楚江南边,占领沿江工事要塞,抵御北国军队。这样总比退缩在碧云山南要积极许多。

    现在的局面是,卢存义的部队打头阵,向南开进,率先牢牢控制了楚江上的几处大要塞。摄政王的军队才似乎意识到要把握战机,向北推进,开始抢占其余沿江要塞。即使这样,只要卢存义能够保住已经到手的几处大要塞,就能够基本满足北国大军过江的需求。

    长公主放心不下,几度飞书讲明疑虑,提醒新帝和前方将帅多加小心。

    北国将帅之中驻防边境多年,曾经亲身经历过江北之战的老一辈人也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隐藏的危机。他们多少都了解摄政王不仅治国有方,还是用兵奇才。当年就是摄政王运筹帷幄,卢存义领兵冲锋陷阵,才吞下了江北之地。可是目前的情况,摄政王用兵怎么突然如此懦弱迟钝了呢?是摄政王老了,顾虑太多,已不复当年之勇了么?

    冒牌卢存义却及时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解除了北国将帅们的疑虑。

    按照冒牌卢存义的说法,摄政王之所以会一改往日刚硬作风,其实是受到了朝廷的制肘。南朝皇帝的两位皇子均已成年,皇帝却并未立储,原本用意是希望两位皇子互相较劲,为国卖力贡献,实际上两位皇子才华有限,争强好胜之心远远大于为民谋福的觉悟,渐渐演变为夺嫡之争。

    一开始两位皇子都敬重摄政王的为人和权势,想要将其拉拢在麾下。众所周知凭借摄政王的能力和皇帝对其的信任,能够得到摄政王支持的皇子必然将顺利继承帝位。可是摄政王一直不为所动,谁也不帮,还暗中平衡打压两位皇子的势力。最后,两位皇子对摄政王反而颇为不满,不约而同在皇帝面前拆摄政王的台。三人为虎,众口铄金,再英明的皇帝,在面对亲生儿子和一个外姓臣子之时,也会产生疑惑权衡,不复当年的信任。

    今非昔比,十几年前,南朝皇帝可以放出大权,让摄政王号令全国军队挥军北上,后方也大力支持。现在皇帝却总是存了顾忌,唯恐摄政王学卢存义那样生了二心,不敢完全放权。监军后勤处处制肘,让摄政王每行一步都格外艰辛,大军推进自然缓慢。

    冒牌卢存义建议,如果大家害怕摄政王存有后招,不妨留下一部分军队不渡江,前后照应。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