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51采红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众人听完,齐齐叫好,特别是张有财,恨不得明天就能背上书包,立刻催促张文快点做书包。

    张文的针线活儿虽然不算绝佳,但也算过得去,因为自从五兄弟的爹娘去世后,五兄弟的衣衫大都是由张文缝制的。

    起初年幼的张文并不会缝衣服,还是二姑手把手地教他,他才慢慢学会的。

    书包做起来并不难,只是拉链比较麻烦,因为这个时代还没有拉链。

    想到这个时代没有拉链,李明珠又是一阵欣喜若狂,觉得卖拉链也不错,但凡事还得一步步来,先得做出书包,再考虑做拉链的事。

    当天晚上,张文借着油灯光芒,赶制出第一只布书包。

    书包是双肩样式,用蓝黑色的粗布制成,外观还算结实美观。

    由于没有拉链,张文就在书包的袋口处串了一条绳子,书本装进去后,将绳子收紧再打个结,书包里的书本和文房四宝就不会掉落出来。

    书包的背带,也是按照现代样式设计的,两条背带分别由两只木扣卡住,可以调解背带的长短。

    书包上,除了装书的那个主要的大袋子以外,还缝制了两个较小的袋子,用来装置其他杂物;书包的两侧,有两个小包,用来装水杯等物品。

    书包完工后,张有财喜笑颜开,立马将装满书的书包背在背上,又美滋滋地走了几步。

    见状,李明珠不由笑出声来,这才想到张有财只有16岁,还算是个男孩。若是在现代,他应该在读高一,因此现在背书包的模样倒也不显得突兀。

    不过,为了让书包像秧马一样卖个好价钱,翌日,张有财并没有背书包去学堂,而是仍然用草绳拎着书本去学堂。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由于做书包比做舂米机容易,因此众人便兵分三路——

    张文、张武和李明珠缝制书包;

    张虎和张有财不会针线活儿,就继续制作舂米机;

    张小宝则包办了家里所有的家务,白天去打渔、卖鱼,黄昏去山上挖野菜,晚上还要洗衣服、打扫房间,也是累得够呛。

    好在最近是农闲时节,地里基本上没什么事儿,众人每天在家里忙忙碌碌,日子过得十分充实。

    大半个月后,张文等人赶制出200只颜色各异的书包,为避免书包太多卖不完,便停了工。

    由于李明珠的专利意识很强,所以她强烈要求在书包上绣上张木匠的商标。

    五兄弟都觉得布书包上绣“张木匠”三个字很奇怪,但为了让张木匠的名声东山再起,众人仍是把商标绣上去了。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李明珠和张小宝去打渔,张武和张虎租来牛车,将上百只书包搬上牛车。

    为避免盗版书包出现,张虎细心地用一大块粗布盖住那些书包,让旁人看不出粗布下面究竟有什么东西,然后才赶着牛车,前往县城的各个学堂门口,去贩卖书包。

    书包卖得比较便宜,每只书包仅售10文钱。在桃花村里,只要是成年人,无论男女,每人1、2天就能赚够10文钱。

    可想而知,在学堂里求学的诸多莘莘学子,一见有这样轻便美观的大包可以装书,便纷纷掏钱,为自己挑选了一款心仪的书包。

    张武和张虎一连卖了3天,200只书包全都卖完,总共赚了2两银子(即2000文钱)。

    然而,虽说这次赚得不少,但平时里众人也要花钱,油盐酱醋、衣食出行、人情往来……无论哪一样都需要钱。

    一般来说,每个人不管怎么节省,一个月至少也要用200文钱;张家五兄弟和李明珠一共6个人,每月的基本开销就要用1200文钱。

    若是再有谁生病,去一趟药铺;或者碰到哪个亲戚祝生日、出嫁,那银钱更是像流水一般,哗啦啦地就流出去了。

    总而言之,现在众人的银钱只能维持温饱,还要随时注意身体,否则一旦得了重病,连看大夫的钱都没有。

    不过话又说回来,见书包卖得如此顺利,众人都非常开心,打算再缝制一批书包,拿到村里的集市上卖。

    李明珠是个凡事都三分钟热情的家伙,接连二十天,她天天缝书包,便觉得相当无聊。

    这日清晨,她手中的书包才缝了一半儿,她就把绣花针一扔,整个人呈大字型瘫倒在炕上,一副有气无力的模样。

    “明珠,你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张武微微蹙眉。

    李明珠弱弱地答道:“不是不舒服,是觉得好无聊,每天都在缝书包。”

    说着,就扯过薄被捂住自己的头,像只鸵鸟一样,把自己的头藏进被窝。

    见她这般孩子气的举动,张武有些好笑,想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