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四章 四海臣服天可汗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氏。和三十多岁的徐茂公不一样,他今年已经59岁了,正是一员老将。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但一生却颇为传奇。

    李靖年轻时也是个风云人物,他曾说过:“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的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还经常对人炫耀说,能与我谈论孙、吴的,只有我的外甥李靖了。

    隋朝左仆射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这个位子早晚都是你的。”

    但这一切,并没给李靖带来好运,因为他碰上了史上有名的昏君杨广。杨广讨厌杨素,对他称赞过的人都不喜欢,李密如此,李靖也如此。最重要的是,李靖也姓李,“桃李子” 的李。

    这样,大好青年李靖并不得志,到大业十二年时,还只是个小小的马邑郡丞。但就在这一年,李渊暗中招兵买马,准备谋反了。

    马邑是太原李渊管辖的范围,李靖很快就查觉出事情不对,但他并没有慧眼独具,认出李渊就是那传说中的真命天子,反而对隋朝仍怀有忠心,竟偷偷从马邑跑去长安,准备告李渊的状,但当他到了京城长安时,杨广却已经跑到江都了。

    天下大乱,李靖被堵在长安,去不了江都。等李渊攻占了长安,李靖自然也当了俘虏,被推出去问斩。

    壮志未酬的李靖,倒是临危不惧,反而在刑场上大声喊道:“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这一嗓子,惊动了李世民,对李靖其人其名,他早有耳闻,此时便起了爱才之意,出面保下了李靖。

    从此李靖才为大唐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绩。连李渊后来都亲笔写信给他,“远览至诚,极以嘉赏,勿忧富贵也。”更表示“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

    李靖毕竟是从刀口下逃出来的人,加上年纪渐长,人也更沉稳了。虽然李渊曾赞他“使功不如使过” ,但他为人处事一向低调,玄武门之前,只有他和徐茂公,虽与李世民关系好,却没有明确表示支持。

    现在徐茂公听到李靖明确的抗旨,虽知这是历史必然,但仍好奇是什么原因让这一向谨慎地老将下此决定。

    “药师公(注1),这圣旨和钦差都已经去了颉利可汗那边,我们现在却发兵…”徐茂公试着问道。

    “可是机会难得,如果我们现在不将颉利彻底打败,无意于放虎归山。”李靖神情严肃认真。

    徐茂公倒比他轻松,看李靖态度坚决,他也表态说道:“那好吧,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支持药师公的决定。”

    不料他答应的这么爽快,李靖愣了一下,才点头答道:“好,那就这么办。”

    二人商量好,找来副将张公谨交待命令。

    听到这个命令,张公谨大吃一惊:“圣旨已经同意突厥求和,何况钦差已经去了颉利可汗那边,我们现在打过去,唐俭怎么办?”

    李靖的决心不容动摇:“正因为钦差去了那边,颉利一定会放松警惕,机不可失,如果让颉利逃走,我们之前所有的努力就白费了。唐俭这也是为国捐躯,死得其所。”

    人家还没死呢。徐茂公想笑,在这场合又不好意思,“按药师公的意思出兵吧,有什么事,由我和药师公担着。”他对张公谨说道。

    两个主将都如此,张公谨还能说什么,他也知道机不可失,更何况唐俭和他也没多深的交情,当下点头领命。

    ……

    颉利可汗见到唐朝的钦差,大为高兴,天天盛宴款待,只求博得钦差的好感,让钦差看到他的诚意。

    而颉利可汗的心里,正如李靖所料,打的是缓兵之计,他一边陪唐俭饮酒,一边想着怎样才能借故不去长安,退回漠北,等到草青马肥,就是他阿史那咄苾重振旗鼓的时候了。

    颉利想得正美,李靖这边已经发兵过来了。

    不光是颉利觉得求和成功,松懈下来,其手下的突厥将领也这样认为。

    李靖到达阴山时,在那里遇到突厥的前营共千余帐,没等这些突厥兵反应过来,就全部乖乖的做了俘获,为防止走漏消息,李靖押着他们一块随军前行。

    到了颉利地盘的时候,正是晚上,天又下着大雾,李靖命苏定方率200骑兵打先锋,借雾色前行,走到离牙帐七里远的地方时,还是被突厥哨兵发现了,但突厥现在反应已经来不及了,苏定方率众冲过去,场面顿时大乱。

    颉利可汗好容易回过神,先找唐俭算帐,才发现混乱中唐俭早跑了。失去了人质和出气筒,颉利只能在心腹的护卫下,边战边退。

    这一仗,李靖所率唐军共斩首万余人,俘虏突厥男女十余万,得牛羊牲畜数十万头。而隋朝的义成公主也在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