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七章 佃农不是人吗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155章 佃农不是人吗

    辍朝一日后,朝会照例举行,不过如今朝堂聚焦之事是王岩叟病故该如何追赠,其他诸事基本都以奏章的形式送到了政事堂或者福宁殿。

    原本此事宰执昨日已商讨一天,赵煦以为基本只是过一下流程而已,哪知章惇和范纯仁等人居然吵得不可开交。

    章惇以一己之力对抗旧党包括范纯仁、苏颂、苏辙、郑雍等旧党五六名朝中大员。

    范纯仁等旧党要给王岩叟追赠太尉,章惇不但不同意,甚至提出追赠左正议大夫,这一来一回差别就太大了,太尉居于三公已不是品阶衡量的事了,而左正议大夫不过是从四品。

    其他朝堂百官或附和旧党范纯仁等人,或觉得新党即将起势支持章惇。

    他们来来回回吵了一早上。

    赵煦头都大了,他这时候对章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其人是大才不假,可对旧党严重阻碍新政施行,大肆排挤贬斥新党的怨恨也不是一般的大。

    不过这也让赵煦对章惇后来提议剥夺司马光、吕公着的赠谥,并执意掘司马光的坟墓有了心理准备。

    朝会上他做了调和,可也并未彻底解决此事,双方只能回到政事堂再议。

    为了不让这种争吵、拉扯持续下去,赵煦只好让周启私下传信给章惇,让他适当做些让步,给对方一个台阶下,毕竟死者为大。

    之后,他没有返回福宁殿,而是带着周启、魏勇等人移驾开封府衙,正式代苏轼处理开封府庶务。

    开封府治下除了汴梁城尚有十多县城,户口近二十六万,仅男丁就有四五十万之巨,算上老弱妇幼,人口之巨可想而知。

    人口巨量也就意味着必然诸事繁杂。

    这二十六万户中汴梁城内商业手工业共有六千四百多户,按行业划分,有鱼行、肉行、姜行、果子行、牛行、马行、米行、大货行,小货行、布行等等一百六十多个行业,算上他们雇佣的从业人员,数量之庞大是历朝望尘莫及的。

    这还不算京城中公子王孙。

    如此体量在封建王朝时期,若是府衙公署办事效率低下或者民事处理不够公允是真的会出大乱子的。

    赵煦在府衙库房见到一排排整理好的文书档案一时也是感慨,时代发展确实与汉时大不相同了,那个时候真的洛阳纸贵,单纯是字面意思上的纸贵,朝廷是不会出巨资记录如此多的文书的。

    如今纸张已经便宜到寻常百姓也能随便买几本话本回家看了。

    他在文库中找了近一年的刑狱卷宗和民事诉讼,开始一目十行快速浏览,这些都是苏轼着人整理好,正要近日梳理的,有些苏轼甚至有了标注。

    这些很多是已经判决的卷宗,不合理处其实有不少,但大体上很少有草菅人命或者权贵凭借职权多行不法之事。

    所以,苏轼标注的多是日后应当注意,而不是翻案。

    古时翻案难度比后世自然是大上很多的,先不说翻案等同于打上任开封知府的脸,就是寻原告、被告和证人到堂,也会因交通和百姓迁徙流动等诸多原因而无法顺利达成。

    这是时代因素,没办法的事。

    因此,就算赵煦前世是诸葛亮这样执法严苛的人这时对苏轼的批注也没有什么异议。

    文书卷宗书写形式大多言简意赅,字数并不多,加上赵煦何等聪慧一目十行看得又极快,不过一两个时辰大略就看完了。

    他从中挑出了两件十分不合理的案例,一是八个月前,发生在鄢陵县的杀人案,是一朱姓地主家的纨绔儿子虐杀了家里雇佣的马姓佃农,结果只是被判监禁十年,赔偿三十贯钱,后来又以五百贯钱赎罪,免去了五年监禁。

    所谓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死者家属不服,一路上诉到开封府,当时的开封知府韩宗道以县令执行的判决符合刑统为由,维持了原判,只是考虑到死者一家尚有老幼在世,而壮年劳力死亡,后续生活必然艰难,又让朱家多赔付了五十贯钱。

    这事在赵煦看来就离谱,汉末战乱人命不如狗是真的,但明面上杀人闹到县衙,只要县令依据律法,杀人者是很难逃脱死刑的。

    他几个月前看宋刑统时就觉得这条法令属实是不合理,只是他当时尚未亲政,后来外敌和内政的事一件接着一件,他也没时间去修改这条律令,如今他亲眼看到了这件案例,就不得不管了。

    另一件则与辽国派驻到汴梁城都亭驿的使节有关。

    辽使耶律迪于去年秋在汴梁去世,当时朝廷出于礼仪也罢,“兄弟之邦”的情义也罢,辍朝一日。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