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章 法师的告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日下午,陈守田跟着慧能法师,又去观看师兄弟们采回来的草药。他问法师道:“师父,弟子自学医以来,曾见过许多郎中大夫。他们每日给病人看病,大多是诊脉问诊,然后再开药方。然而师父不同,您不仅给病人看病针灸,而且每日还要查验采回来的草药,有时还要亲自上山去采药,您这样做,不是太辛苦了吗?”

    法师则笑道:“师傅这样做,一来,是为了鉴别药材的真假。二来,是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病疗效。徒儿应该知道,中医的精髓是‘望闻问切、砭针灸药’。给患者看病,郎中大夫除了要掌握‘望闻问切’,用药就是最重要的了。一个郎中,他能诊断出病情,能开出药方,但不知药材的真假,那疗效就大打折扣了,还有药材的质量,对治病也非常重要。”

    “比方说,常见的药材大黄,古方的做法为九蒸九晒。这样的工艺,是为了去除药材中的毒性,以提高治病的疗效。而现在,还有多少药商这样去做?再举一个例子,比如普通姜的入药,就有许多种炮制的方法。如果不按照老工艺炮制,那治病的疗效就难以保证。再说,现在天然的药材越来越少,而好多山农已开始自己种植草药,这样疗效就差了不少。加之有些黑心的药商,用假药材冒充真药材,那治病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至于师傅上山去采药,其目的是为了教学。师傅曾对你讲过,巴蜀地区四面环山,好多药材一年四季都能采摘。师傅亲自上山去采药,一来,可以教弟子们认识药材,让他们辨别草药的真假。二来,我要告诉他们,不同药材采摘的时间、季节,以及入药的部位。”

    “比方常见的药材茵陈,自古就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了当柴烧的说法。一般的中药材,有春采花、夏采叶、秋采果、冬采根之说法。同样的药材,采摘的时辰都有讲究,不懂药材的中医郎中,是绝对不合格的。”

    谈起中药材的药性,法师又说道:“这世间的药材,说起来真是奇妙。你看,夏季炎热的江南,出产大苦大寒的黄连,而冬季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却出产大补元气的人参。所以说,药材产地的环境,对治病的疗效影响是很大的。为此,好多的中药材都冠有地名,比如天山雪莲、藏红花、川贝母、西口外黄芪,以及怀山药等等。”

    守田在一旁听着,连连点头。

    一年多很快就过去了。这一日,法师见守田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有条有理,基础理论的学习也大有长进,课后就与他单独闲聊起来。而守田趁法师高兴,便告诉他:“弟子去年千里迢迢来寺中拜师,其实是金陵城当时的环境,不允许弟子在那儿学医。再说,弟子是听了城里淑云姑娘的介绍,自己慕名而来。”

    见法师对这事情很感兴趣,守田问道:“据淑云姑娘说,在四川的深山里,有一位中医老僧,当年曾救活了金陵城里一位患消渴症的青年。而他的病好转了以后,当时在金陵城曾轰动一时。据说金陵城当年的一些名医,都认为这个青年得的病是绝症。弟子来寺中这么长时间,也没有问过师父,当年金陵城的那位青年,是您给治好的吗?”

    慧能法师迟疑了片刻,才说道:“师傅想起来了。数年前,确实有一个金陵城的青年曾到过宝丰寺,当时他对生活已经绝望。那一日,这个青年来寺里游玩,他看到寺外排队看病的患者很多,便凑热闹排队前来就诊。当师傅给他诊出病症是消渴症时,他告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