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九章 艾陵之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上军将军胥门巢曾经是孙武的部将,跟着孙武打过许多胜仗,对孙武的《孙子兵法》颇有心得,也善于用兵。伍子胥当政时,因为孙武看不惯伍子胥的“倒行逆施”,来了个不辞而别,归隐山林去写《孙子兵法》。让伍子胥很恼怒,对孙武奈何不得,你就把恶气出在孙武的崇拜者身上,采取压制手段,一律不得重用。胥门巢也被降级使用,到姑苏城中做一个管胥门的百夫长,十几年没有长进。空有一身本领无处施展,难免怨怼,干脆自我作践,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胥门巢,意思就是准备这辈子把姑苏城中的胥门当窝巢了。伍子胥死后,胥门巢算拨开云雾见天日,被徐承推荐给吴王,夫差一面试,胥门巢对《孙子兵法》的研究精辟独到,和夫差很默契,当即破格大用,官拜上军将军。胥门巢对吴王感激零涕,恨不得马上能人尽其才,身尽其忠。

    吴国十万大军水陆两路伐越,完全打乱了齐国田成子的部署。徐承的水军在余皇号率领下走海道绕过齐国的主力防线,从济水入海口进入齐国,那个时候济水和淮河都有入海口,不像后来黄河霸陵,把济水和淮河的入海口统统扫荡殆尽。徐承进入齐国国境后,带领吴军在齐军后面发起进攻,一连攻克了齐国好几座城池,所向披靡的余皇号眼看已经驶入淄水,威胁到齐国都城临淄,齐人大为惊恐,田成子只好命齐国三军统帅国书去迎战徐承,国书匆促应战,挡不住徐承的军队凶猛攻势,田成子又派自己弟弟陈逆(也叫田逆)率军助战,总算把徐承的水军赶出陆地,退回到余皇号战船上去暂避锋芒。

    齐军喘息未定,前面的吴王夫差和上军将军胥门巢率领的陆路大军又到了,田成子只好命令齐军主力又调头迎战。

    双方部队在齐国的艾陵一带相遇,两军展开恶战。本来吴国和齐国两军兵力相当,都是十万左右带甲之士和一千乘左右的战车,可这时候伯嚭率领的三万人的下军还在半路上,所以兵力上还是齐国占优。如果齐人依仗人多势众发起进攻,吴军人生地不熟,一旦采取守势很不利。夫差和胥门巢都是孙武的崇拜者,喜欢用奇谋,商量后决定以攻为守,置之死地而后生,主动向齐军发起进攻。七万人对十万人,按理说凶多吉少,要知道齐国在齐桓公时代称过霸,也是一支令天下诸侯侧目的劲旅,齐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觑。但夫差和徐承不这么想,他们认为为将者能把士兵的潜能给激发出来,七万人未必不能打败十万人。更何妨夫差后面还藏着杀手锏呢!

    双方在艾陵的平原上展开车战,兵力暂时占优的齐军数度把吴军杀退,眼看着吴军就要崩溃,可是在夫差和胥门巢身先士卒的榜样作用下,几次起死为生,绝地反击,夫差成功地让自己的士兵发挥出潜能,七万人成功和十万人打个平手,吴军全体超水平发挥。

    双方士兵从上午战到下午,精疲力竭,很想休息一下再战。此时吴军的中军大营里震天动地的战鼓声突然戛然而止,代之而起的鸣金声。那时候三军主帅指挥战场上千军万马厮杀靠的是两种工具,鼓和钲,擂鼓向前进攻;鸣金(敲钲)后撤收兵,凡战者都懂得这个道理,简单明了。

    鸣金是收兵的命令!吴军主动鸣金收兵,让齐军大大松了一口气,正好可以歇歇。心念一动,憋着的一口气漏了,整个人自然松懈下来。哪里知道这是夫差的诈术,兵不厌诈!事先和将士们商量好,鼓声急停马上鸣金,不是收兵,而是更加猛烈的进攻。这样一来,齐军自然上当,刚刚松懈下来的身体又要在短时间内紧绷起来继续高强度搏杀,谈何容易?齐军被吴军杀个措手不及,阵脚大乱。恰在这时,夫差的预备队来了,伯嚭率领的三万下军赶到了,伯嚭的三万人是生力军,一旦加入战团,气势如虹,对精疲力竭的齐军来说是灭顶之灾。

    这就是夫差最后的杀手锏。

    他逼着七万人超水平发挥和十万齐军死战,目的就是能留下三万人的预备队,在齐军精疲力竭之际利剑出手、一剑封喉,最后解决问题。

    齐军大溃,十万将士除了相国田成子和他弟弟田逆兄弟等少数几个逃脱,几乎是全军覆没,连元帅国书也死在乱军中。十万将士绝大多数连逃跑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坐等待毙。吴国一下活抓了齐国有名有姓、有官有爵的大将六人,其它虾兵蟹将不计其数,战利品堆山叠海。

    这就是吴齐艾陵之战,春秋时期规模最大、伤亡最惨的战役。创造的死亡记录一直要到战国后期,才被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打破。

    夫差取得这样的战绩前无古人,至今天下没有一个诸侯霸主做到过。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前代霸主无不相形见拙。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夫差赐死伍子胥后,最担心国人背后说他自毁长城,现在他用事实向国人证明,这种担心纯碎多余。“长江后浪推前浪”,“各领风骚三十年”,伍子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伍子胥威震天下诸侯,号称战神,他打了一辈子仗,就算把他的所有胜绩加起来,也不如艾陵一战战果丰硕、影响深远。

    而名载史册的艾陵之战确实全程是夫差一个人指挥的。

    夫差志得意满,打扫完战场,乘胜北上,一路上打着救鲁的旗号对齐国留下的烂摊子进行大扫除,夫差霸气冲天,许多被齐国灭掉的小国在他扶植下得以复国,失去的天堂要回来,这些小国感恩戴德,很愿意推拥吴国为天下诸侯盟主,但夫差看不起这些小国,国小言轻,他当前最需要的是听到的是战败国齐国和同盟国鲁国的声音。只要齐国和鲁国两个足够份量的诸侯国承认吴国的霸主地位,那么他一心追求的称霸大业基业已成。

    齐国是大国,曾经的天下霸主,现在也有称霸的实力,要是他肯拥戴吴国为霸主,其影响力非同小可,可以说重于泰山。经过艾陵之战,齐人被打痛、打怕,夫差自信齐人一定会让自己心想事成,拥戴自己做霸主。

    鲁国不是大国,但它名气很大,在孔子和他的弟子的炒作下,宛然成了乌托邦式的仁义之邦,是天下有怀旧情结的斯文人神往着的圣地。它的号召力同样不容小觑,从精神层面上来说,仅次于建都镐京的周朝。现在夫差对鲁人有起死回生之恩,相信鲁人一定会知恩图报,主动送来“盟书”推荐吴国为盟主,让夫差心想事成。

    可是齐国和鲁国却一直躲着、拖着没有给夫差送来“盟书”。这让夫差有点恼火,太不知趣,于是继续进兵,在你们的国土上横冲直撞,看你们还能躲到什么时候。。

    直到夫差的大军到了泰山脚下,泰山是齐国和鲁国的分界线,北面是齐国,南面属鲁国,吴国大军兵锋指向何处那里必定遭殃,只要夫差一个念头就能决定,不给你们犹豫的时间,齐悼公的使者这才带着金银财帛和求和盟书姗姗来迟。

    齐悼公成为第一个吴王夫差的拥趸,公开站出来表态愿意拥戴夫差成为天下霸主。齐悼公此举并不是齐人集体意愿,而是他齐王一个人的意愿。齐国虽然在艾陵之战中损失十万将士、千乘战车,但国内尚有带甲士兵几十万,战车一千多乘,还可以和吴国再战,绝对不会这么快低头服输,丧失国格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