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五章 伍子胥的反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可怜的郑旦实在太过单纯,至今还没弄清事情的严重性,只知一人做事一人当,哪知吴越关系紧张至极,牵一发动全身,牵连甚广,后果很严重。西施见状,急得脸上大汗淋漓。见郑旦说到做到,完全不怕死,拔腿要走人。西施不敢怠慢,急忙一把拉住她袖子不放,说道:“你我姐妹经年不见,你就如此绝情不能陪我说说话?你不怕孤单,我可最怕孤单。”

    说这话时,西施几乎声泪俱下了。实在也是真情流露,西施背井离乡入吴以后,过的是香车宝马、锦衣玉食的生活,越娃馆里笙歌达旦,长乐未央,恍如置身瑶池仙境。可这样的生活不是她渴望的,她更追求简单的生活,夫妻厮守相敬如宾,侍奉父母身体康泰,邻里乡亲和睦共处,现在这一切远在天涯,所以她的心里其实非常寂寞。能有郑旦伴在身边,就算她只是稍作逗留,也是一种无法企求的幸福。

    望着西施泪眼婆沙、几乎是哀求的神情,郑旦终于迈不动脚步。西施见状,不敢错失良机,急忙把郑旦的龙渊宝剑交给夫差,强拉硬扯,把郑旦弄上了自己的五彩马车。

    刺杀吴王夫差是重大事件,因为西施的巧妙周旋,竟然像小孩子玩家家一般结尾,实在是天下奇闻。西施为了救郑旦殚精竭虑,功不可没,当然要是没有风流倜傥的夫差的“配合”也难成好事,夫差见了美女剑侠东郑,神思无限,魂不守舍,只是碍于场合,无法表达。

    尘埃落定,好事继续。

    夫差携美游玩五湖洞庭山,上缥缈峰,登望越台,心情大悦,豪气勃发。指点秀美江山,相伴人间绝色,顿时气吞碗里如虎,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从来不曾如此的强烈。他有种冲动,要对着苍天发誓,一定要带着西施和郑旦去游赏齐国和鲁国的国界线泰山,楚国的云梦泽,秦国的函谷关,甚至直接去周朝的镐京王宫观赏神秘的大禹九鼎。只要成就霸业,还有什么梦想不可能实现?

    夫差完全相信,自己将和两位百年一遇的大美人成就一段千古佳话,流传天下。英雄和美人从来都是人们茶后饭余津津乐道的话题,过去一万年是这样,今后一万年同样如此。

    这般风流韵事,自古帝王唯有夏桀王和商纣王曾经享受过,其他人不是无能享受,就是不敢享受。。

    夏桀之于妺喜,纣王之于妲己,无非就是远古时代帝王和美人之间发生的风流韵事,给苍白的历史之荒原平添几分亮色。可是后来的历史被别有用心者歪曲,几个冒牌的圣人为了巩固男权世界,恨不得把女人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不断下猛药,制造出一种奇怪的舆论,认为商亡于妲己,夏亡于妺喜,西周亡于褒姒,女人乃是亡国祸水,万祸之源。

    真是牛头不对马嘴。

    男欢女乐的风流韵事能有这么严重吗?完全颠倒黑白!

    女人是家园的建设者,男人才是家园的破坏者。男人是这个世界的不安定因素,天生Y染色体携带者,这种攻击性染色体唯有男人才有。男人天性就喜欢贩卖英雄豪气,以制造战争为乐事。

    可是假圣人的谬论三人成虎,推之广之,谎言也成真理。

    其实真正的圣人,比如说像周公旦,孔子丘,孟子轲就从来没有说过女人亡国的话。孔子说过一句“惟小人和妇人为难养也”,算是对女人最具侮辱性的重话,但离女人亡国论,差之千里。

    所以说,夫差渴想和西施、郑旦共同成就一段千古佳话的愿望十分强烈,连夏桀和纣王的风流韵事相形见拙,西施和郑旦的美色不输于妺喜和妲己,而自己的英雄本色和功业也一定会在远古两位王者之上。

    当时已经有冒牌圣人跳出来鼓吹“女人亡国论”,夫差并不是不知道,但他不是这种奇谈怪论的拥趸,他更愿意相信“英雄成败论”。

    只看结局是悲剧还是喜剧,方能决定你是英雄还是狗熊,你制造的这段风流韵事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

    但有多少人明白人性的陷阱?每个人都是乐观主义者,悲剧永远属于别人,喜剧最后归于自己。

    夫差乐观地制造着他的风流韵事,苦的是替他挡了一剑的徐承,徐承很不幸,被挑断了锁骨,郑旦行刺造成的伤害由他一人独担。

    夫差只好派人火速把他送回阖闾大城,请宫中太医治疗。

    徐承的伤势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不能没有神药“逍遥散”。“逍遥散”世上第一麻醉剂,越人用来做接骨手术,连牛羊马的脚骨接在人四肢上都没问题,要治疗徐承的伤自然小菜不在话下。关键是这神药在伍子胥手上。徐承本来还“为王者讳”,不肯透露夫差的风流韵事,可是求助于伍子胥,伍子胥如此精明,受伤的经过就没理由、也不可能瞒过他。

    得知夫差在洞庭山上遇刺,伍子胥如同捡到宝贝,这位对越关系上的主战派找到了开战的极好借口:越女郑旦根本不是什么因妒杀人,而是受了越王勾践的唆使,勾践乃是阴谋的幕后主使。郑旦的个人行为演变为越王的政治阴谋顺理成章。

    越王勾践指使越女郑旦刺杀大王的消息在阖闾大城迅速传播开来,伍子胥成功地煽动起民族仇恨情绪。

    伐越再次成为吴人讨论的话题,而且这次全体一致,没有任何人敢反对,连伍子胥的死敌、一贯主张对越国实行怀柔政策的伯嚭也沉默了。一旦伯嚭沉默,其手下众多的党羽就有了错觉,以为沉默就是默许,纷纷站到伍子胥的主战派这边来。吴人不等吴王下令,就迫不及待摩拳擦掌、厉兵秣马。

    这是争取民心的最佳时候。谁主战谁就能得到民心。

    等夫差游完洞庭山归来,人还没有回到都城,大战前那份骚动不安的戾气已经扑面而来。

    新建的姑苏城是伍子胥的封邑,也是吴人对付越国的重要军事基地。这里的军民在伍子胥默许下提前开始行动,把在城池里定居或者做生意的越人赶出城,财产没收,不给衣服保暖、食物充饥,自然更不给生命保障。为了防止这些人反抗,动用军队弹压,一时姑苏城外的哀鸿遍地,一片凄惨。

    夫差兴冲冲游湖归来,路过姑苏成,见这般场面吃了一惊,一问端由,竟然是伍子胥自作主张,行先斩后奏之事,要和越人开战。非常恼怒,这是伍子胥明目张胆对自己的权威挑战,郑旦行刺,已经被他这位寡人定性为因妒杀人,和他人无关,怎么突然跑出来一个政治阴谋?这是寡人的私事,缥缈子和东郑的情感纠葛,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现在伍子胥当作是政治事件,兴风作浪,唯恐天下不乱。怎么牵涉到勾践头上去呢?这和勾践他们根本没有关系。

    原想在姑苏城稍作停留,和伍子胥君臣欢聚一场,如今兴致全无,干脆来个“过你家门而不入”,没有进姑苏城,马不停蹄直接回阖闾大城。这是夫差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寡人眼里没有你伍子胥,现在的夫差完全不是十年前的夫差,伍子胥处处掣肘,在他眼里已经成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反角。

    最先察觉到夫差发出重要信号的是伯嚭。伯嚭之所以沉默,乃是老谋深算:夫差不在都城,他懒得和你伍子胥枉费口舌,“锅里不开汤罐滚”,主角不在唱什么戏?何妨当时主战之火已经被伍子胥点燃,民心所向,全民喊战,若是和伍子胥唱反调,不用伍子胥出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