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一章 神木妙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天晚上,夫差目的达到,终于能和西施同枕共眠,效于飞之欢。

    西施在走进吴王寝宫的时候,对即将发生的尴尬事还束手无策,可是当夫差伸手搂住她的腰肢的时候,她闭上眼睛突然无师自通,为什么要作茧自缚?她可以把眼前的吴王夫差想象成丈夫范蠡,和她做爱的不是夫差而是范蠡。

    这样的想法很奏效,西施和夫差第一次接触一点不缺少激情。因为在西施的心里压在她身上的不是夫差而是丈夫范蠡。人在潜意识里总是藏着无穷的自保之策,西施用想象帮自己度过了危机也算一绝。

    夫差占有了她的身子,但她的灵魂永远属于自己的丈夫范蠡。

    夫差也很满意,因为在他的世界里,还没有出现过一个女人敢于和他平等享受男女交合之欢的,全都是被迫或者只想无条件取悦于他的,说白了,男女地位不平等,这女人哪里敢放开手脚和你干那事?

    而西施是第一人。

    夫差很享受,看似贵为一国之主、御女无数,其实他夫差也是可怜的,尽管同床共眠过许多美人,竟然没享受过真正的夫妻之乐,今天是第一回。

    吴国的赈灾粮顺利送往山阴。

    越人能得到吴国的救济,除了西施以身相许取悦夫差,也有几分侥幸在内。要是伍子胥在阖闾城,一定死谏。伍子胥之所以送走儿子、把自己变成“裸官”就为了死谏。至少越国不可能得到这么多的赈灾粮。很荣幸,这个时候,伍子胥正在为天下无敌的余皇号战船开道。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邗沟已经挖通,余皇号如今可以从吴国都城直达淮河边,余皇号的战力天下皆知,淮河边上的诸侯国无不魂飞魄散。为了给余皇号提供补给,建立基地,伍子胥正在邗沟边筑邗城,做挺进中原、称霸天下的准备,远在千里之外,自然对赈灾越国的事一无所知。如今吴国的朝政夫差有绝对决定权,而伯嚭则发言权最大。越国的甬之地现在已经是伯嚭的地盘,根据伯嚭和文种的秘密协议,甬之地虽然名义上还是越地,但赋税收入全归伯嚭所有。如今越国举国遭灾,甬地同样是重灾区,老百姓没有收入还在源源不断死人,赋税无处可征,严重影响伯嚭的个人收入,夫差赈灾,伯嚭也是受益人,伯嚭自然是举双手赞成。伯嚭一旦拥护,朝中有人尽管心里反对,但谁还敢多嘴?伯嚭是个很记恨的人,和他唱对台戏,小心后果。

    吴国的赈灾粮对越国来说,雪中送炭,功德无量。

    吴王打断了你的双脚,让你成为瘸子,现在能送你一副拐杖,你除了感恩难道还能怀恨?

    相较于不送你拐杖,任你自生自灭,立差距可不止十万八千里。

    越国的老百姓可没有《礼记》笔下的”饿者“这般有骨气,不吃仇人吴王的“嗟来之食”,人要活着才是最重要的,骨气和尊严等吃饱穿暖了再说不迟。越地有许多老百姓开始感念吴王的恩德。

    这可不妙!勾践本来还庆幸白白得了吴人的十万担稻谷,帮自己渡过难关,现在发现老百姓有奶便是娘,开始感念吴王的恩德,顿时心里五味杂陈。得人心者的天下,要是自己手下的老百姓把仇人夫差当恩人,自己的复国大业怎么办?他恨不得不要夫差的十万担粮食,可是又不敢当面拒绝这到手的救命粮,生怕饿得失去理智的越人会群起而攻之,造你越王的反。越国新都迁到山阴,正是立足未稳之际,政权弱不禁风。

    勾践左右为难,犹豫不决,以致手里捏着十万担救命粮迟迟不下发到百姓手里,这可急坏了文种。老百姓在饿着肚子等吃的,卖儿鬻女,甚至易子而食,你勾践手里的赈灾粮不马上处理,等于是引火索,随时可能天崩地裂,找来覆国亡身之祸。

    此时文种正带着三千木客在越国中部和东部的大山深处寻找珍玩奇木,准备九术中的第四术“遗之巧匠良材,使之起宫室高台,以尽其财”。三千木客乃是一支庞大的吃饭队伍,在越国大地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辛苦无比,不喂饱肚子,何来气力完成使命?举国大灾,给木客们的待遇也好不到哪里去,三千木客已经开始挨饿,精疲力竭,怨言四起,要不是刚好在越国东部天台山深处找到一对阴阳神木提振了一下士气,几乎就要践踏王法,一拥而散。这两个神树“大三十围,高五十寻”,用今天的度量单位,直径在二十米左右,树高八九十米上下,不折不扣的参天大树。阳木乃是一棵梓树,又名文梓,因为树身上有阳刻的古朴图案,所以称其为阳树;阴木乃是一个楠树,又名楩楠,同样是因为树身上有阴刻的篆书,所以称之为阴树。

    这是天台山的镇山之宝!这样的大树本来就难找,而且还是阴阳两树一起现身,简直是天助大越。文种大喜,生怕这些神树会像神仙一样不翼而飞,急忙命人砍伐,三千木客轮番砍了半个月,才完成一半工程量。偏偏在这个时候山中断粮,勾践又在赈灾粮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要是救灾粮不到,这些本来就怨声载地的木客非生事不可,最怕他们一走了之,几个月的艰难苦恨将全功尽弃。文种不敢马虎,急忙回山阴做勾践的思想工作。

    回到山阴后,文种文种提出了两点计策献给勾践,第一,向老百姓宣布,这粮食不是吴国无偿提供的,而是越国向吴国借贷的,来年越国有了收成,连本带利需要归还。十分利息,送来十万担,还他二十万担。第二,向老百姓解释,吴国之所以送来的赈灾粮不是老虎发善心从此不吃人,而是西施赔了许多好话后,夫差不得不答应。换句话说,这十万担粮食是越国的第一美女西施用身子换来的。

    文种从舆论宣传上发动攻势,拨乱反正,解决了勾践的心病。

    如此一来,吴王夫差赈灾的善举大打折扣,几乎被一笔勾销,帮百姓度过饥荒的功绩又回到了越王勾践的身上,以正视听。当老百姓得知自己吃的是西施的卖身饭的时候,对吴王只有恨哪有什么爱!

    勾践转愁为喜,开始发放吴人送来的十万担赈灾粮。

    文种出的两个主意仔细分析,简直是馊主意。十万担稻谷不是小数字,白给不要,主动要求连本带息归还,你不是死要面子、打肿脸面充胖子吗?再者,把十万担粮食说成是西施用身子换来的,对范蠡的伤害可不轻,西施是范蠡的夫人,夫人的卖身钱,不是在范蠡的伤口上撒一把盐吗?

    文种是精明人,能出馊主意?当然不可能,他是棋高一着。

    文种之所以要连本带息归还吴人的赈灾粮,其实他是心怀叵测,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这个阴谋要等几年后才会实施,这就是着名的“九术”中的第三计“贵籴粟稻以虚其国”。简而言之就是让吴人尝到放高利贷的甜头,放高利贷者能不劳而获,坐拥红利,谁还愿意干“汗滴禾下土”这样辛苦的实业?其危害足以让一个国家慢慢堕落,谁都想做不劳而获者。不断借,不断还,而后突然一个刹车,赖账!连本带利一笔勾销,让吴人血本无归。你能奈我何?无非刀兵相见,可惜彼时的越国已经羽翼丰满,厉兵秣马,收拾一个已经不事生产的堕落的国家轻而易举,且非常希望两国来生死逆转的一仗。而后来发生的实际情况是比烂账更可怕,文种把经过浸泡和水煮的稻谷当作良种还给吴人,你想一想,吴人用此等不会发芽的“良种”下田,这一年老百姓哪里还有什么收成?一定是个大灾年,颗粒无收。

    这个阴谋造成的后果十分可怕,几十万担粮食只是小菜一碟。这叫舍得孩子才能套得住狼。

    至于把救命粮说成是西施卖身得来的,那是因为此时的范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