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男人间的勾心斗角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从越国边境到都城郫中,步行也就两天的行程,除了过钱塘江要花点时间,其它都是陆路,一马平川,越王勾践的大军本来早就到王城,可是越国大胜吴国,天大事情,不能鸟过无迹,所以勾践特别在吴越交界处的檇李停留了一段时间,目的就是耀武扬威,以前吴国欺负越国弱小,两国一旦发生战事,总是把战场选在越国境内,两军交战之地难免废墟一片,寸草不生,勾践引为奇耻大辱,今天终于可以向边境地区的老百姓炫耀大军从吴军手里缴获的大批战利品,用胜利果实告诉越国百姓从此不用向吴人俯首称臣、低头示弱。

    上行下效,本来吴国和越国边境线上的老百姓比邻而居,有些地方甚至就只是隔了一道窄窄的田垄,风俗相同,互通婚姻,现在吴国兵败,越国边民趁机耍横,越过边界,把当地的吴国人赶得背井离乡,占有他们的田园、房子和家畜家禽。作为国王的勾践本该主持公道的,宣布私有财产的神圣性,禁止掠夺,可是他却听之任之,没有伸出正义之剑。见勾践得意忘形、欺人为乐,下面的将士自然更加肆无忌惮,他们忘记了这胜仗打得多么艰难,喝了边民的酒、吃了边民的饭后为了表示感谢之情公然向边境地区的越国老百姓灌输仇恨意识:以后和吴人交往,要是他们敢撩拨你们,就揍他个娘的,揍不过人家就告诉大王,有大王给你们撑腰,大王大军一到,吴人丢盔弃甲,他们祖祖辈辈辛辛苦苦积攒的家产就是你们的。

    勾践听到手下乌合之众这样没头没绪的漫天许诺,竟也笑而不答,藏而不露,显得游刃有余,胸有成竹的样子,这不就是明明承诺了吗?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孙子几年前说的话,孙子因为帮着伍子胥打败强大的楚国,名噪一时。他的《孙子兵法》一书风行天下,被各大诸侯国中统兵的将帅视作圭臬。当时文字是刻在竹简上的,世人争相传刻,竹子价格暴涨,论斤两买卖比粟还贵,一时南山之竹告罄。孙子的箴言已经清楚地告诉大家,打仗是有关国家生死的大事,一个不小心会遭灭顶之灾,所以不能轻易开启战端。边境老百姓之间为了几片桑叶的小打小闹能成为两国开仗的理由吗?小心玩火焚身。现在看勾践的意思,不是怕打仗,而是怕无仗可打。真的是令人心惊胆颤。

    这是槜李之战后勾践犯的第一个错误。

    这天大军行到钱塘江边一个叫就里燕子亭的地方,正直雨后初晴。那时的钱塘江两岸还没有像样的堤埂,只要上游山区一下暴雨,众水汇聚,下游马上洪水滔天,河道一下子陡增数倍,有数里宽,勾践站在岸边看着大江东去波波澜壮阔的样子,望洋兴叹,豪情勃发,更加控制不住自己的理智,突发奇想,把刚从阖闾手上抢来的湛卢宝剑拿出来,展示给所经之地前来贺喜的地方长老们欣赏。

    本来燕子亭门前挂着灵姑浮献上来的那只带血的“吴王之屦”已经够威风,或许屦上除了阖闾的血,还飘着阖闾脚上的恶臭,但毕竟是战场上缴获的吴王阖闾之物,足以扬国之威,而勾践还嫌不足,还要把湛卢宝剑亮出来。

    这把湛卢宝剑身世实在不敢恭维,本是野心勃勃的楚平王从某个败落的中原诸侯国国君手里抢来的,楚平王占为己有,死后还不忘霸业,此剑作为殉葬物埋在他的坟墓里,伍子胥打下楚国郢都后,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顺手也把墓中的湛卢宝剑抢走,湛卢剑名气太大,伍子胥不敢销毁,也不敢私下占有,只好送给吴王阖闾珍藏,阖闾不嫌弃此乃人家墓中之物,爱不释手,可惜拿在手里余热还在就被越国大夫灵姑浮武力缴获。在湛卢宝剑身上不断发生着一连串的抢、盗等不义行为,毫无仁义可言,乃是不洁之物,作为王者本不该喜欢,就算个人真的不能控制欲望,也应该尽量低调,放在后宫密室中深夜欣赏片刻即可,怎么能公然示众?你这不是在向大众展示你的强盗行径吗?和原主人相比,恶劣行径有过之而无不及。

    勾践这是这些天来犯下的第二个大错。

    这剑连带着剑鞘都是稀世之珍,很可惜从吴王阖闾手中掉下时,剑鞘还挂在阖闾腰间,石卖只捡来宝剑,而没有抢来剑鞘,也就是说宝剑是在勾践手里,但剑鞘还在吴人手里,两者分家了,虽属憾事,但也有个好处,拿出来示人倒也是很方便,不用拔进拔出麻烦。“湛泸湛泸,天下霸主”,这句顺口溜普天之人无人不知,燕子亭地方的长老们见了这抢来的稀世之珍吓坏了,手忙脚乱,束手无策,只好惊恐万状地跪倒在勾践脚下,连呼“大王威武”,瑟瑟发抖。天下霸主是靠一次胜仗就能赢得的吗?这些长老自然不信。但大王暗中已经有这个意思,你有胆量不去迎合吗?天下霸主是中原各家诸侯梦寐以求的名号,谁想做霸主,谁将成众矢之的,只有不怕成为众矢之的、家底厚实的诸侯王才能荣膺,我们越国断发文身,没有受过圣贤熏陶,不是礼仪之邦,走路东倒西歪,说话颠三倒四,做事痞气未消,就算侥幸受邀参加诸侯盛会,你派去的代表的言行举止常被人当笑柄,吓得你不敢参会,现在竟然想主持诸侯大会了,简直匪夷所思。

    地方长老每一个人都是智者,深谙“德不配位必有大祸”的道理,但看看勾践脸上志得意满、老子天下第一的神气,知道不能违逆,只能外表看五体投地,暗地里腹诽不小。

    众人皆昏我独醒,最清醒的人是范蠡。

    范蠡心里很不好受,他本来映像中的勾践是个有城府、有抱负的

    君主,真没想到勾践大王这样肤浅。这人要是识字不多,看圣贤之书太少,虽有天赋,总是难免暴发户的坏脾气。有这种坏脾气的人,成功之前很优秀,为了实现目标契而不舍,百折不饶,可是一旦大功告成,马上就没有了方向感,像洪水冲垮堤坝,泛滥成灾,难以收拾。而勾践现在正处于后一阶段。

    侥幸打了一场胜仗就忘记了自己的根本,要知道这场胜仗根本没动到吴国的根本,它的部队依然强大,国内依然还有战车几百乘,实力不容小觑,打下楚国让他们暴富,在檇李的这点损失相较与从楚国得到的战利品,简直九牛一毛。要说吴国最大的损失说白了就是吴王阖闾战死沙场,可是国王死了,换一个就行,只要不引起诸王子争权夺势,造成内乱,不能算损失,有时昏君换明君,简直就是有益无害,反而会让国家更加强大。

    吴国死了阖闾大王只能算是丢了大脸面,让他们的部队抬不起头来,但一曲必有一伸,这个脸面他们一定做梦都想捡回来,到时候,真给他们机会,他们就要你越国付出百倍的代价。现在你已经被他们盯上了。本该小心谨慎,时刻防范,未雨绸缪,厉兵秣马,怎么还有时间得意忘形、麻痹大意呢?好像以后吴国真的成了你的手下败将一样,忘了人家只是一时大意败给了你,论实力你越国一班乌合之众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不行呀!范蠡必须要让勾践从云端下来,站在地面上,实实在在思考问题。

    范蠡必须去找勾践谏言:他的目标不是打了一次胜仗,而是称霸天下。

    范蠡去找勾践说话,此时因为大军正在渡河,人太多,渡河的船又是小舢板,短时间内渡不完所有的人和辎重,勾践就在河边的燕子亭里暂时歇脚。范蠡去亭子里见勾践,不想未见到勾践,先和文种迎面碰上了,文种刚刚从勾燕子亭里出来,一脸心事重重的样子。范蠡心中好奇,急忙把文种拉到僻静处,把自己想对勾践说的话对他叙述一番,征求他的意见。文种连连摇头,感慨万千。

    文种说道:“勾践终于向我们发难。看来我们在越国呆不下去了。”

    范蠡吃了一惊,问道:“槜李之战大获全胜,勾践的心情一直都是好极了,怎么可能对你发难?是不是你判断有误?”

    文种摇头,说道:“当然他的话听来是十分客气的,他只是请我们快点把在楚国的家眷接到越国来,同享荣华富贵。你听出他的话中的深意了吗?”

    范蠡是何等机智之人,怎么可能没领悟到这话中的玄机?为什么要把文种的家眷请到越国来?说是请来享福,其实是请来做抵押,要把文种的家人当人质。现在的文种一个人在越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或走或留,来去自由,一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