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女人的战争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公元前493年夏历六月,骄阳胜火,炙烤着位于东海之滨的吴越古国,草枯木焦、铄石流金。几千年前的人们和大自然走得近,天人感应,大自然的脸色直接影响着人类的情绪,这样火盛水囚的天气人是很容易犯火发脾气的,这不,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在弹丸之地的古越国就发生了两场战争。

    一场是男人间的战争,地点在槜李,就是如今杭嘉湖平原上嘉兴一带,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槜李之战,互相为敌的双方做了几千年好邻居的吴王和越王,如今两人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吴越两国的国君阖闾和勾践全披盔戴甲粉墨登场,穿箭雨、冒矢石,舍身忘死,视万金玉体如粪土,就渴望拿下对方,迫使对方称臣。可见这场战争的规格之高。

    另一场是女人间的战争,地点在越国都城郫中西面五十里外的浣纱溪边,对阵的双方是夷光和郑旦,两人都是越国浣纱溪边的浣纱女,夷光家在浣纱溪的西岸苎萝山下,这里的村民全姓施;郑旦家在浣纱溪的东岸金鸡岭下,这里的村民多姓郑。施家和郑家只是隔了一条宽才几十米的浣纱溪,浣纱溪不是什么大江大河,就在每年的梅雨季节发大水时水量大点,可以漫漫无际淹没两岸的田舍,而一般时候,最深处水也就两个成人身高,浅一点的地方才上脚背,可以赤脚过溪,对岸人家往来如邻居串门。同饮一溪水,两村按说也是有千年历史的好邻居,婚丧喜事,争相往来,可是因为两村同时出了一位千年一遇的绝色美人,论容貌身材气质又难分高下,这麻烦就来了。

    起因在浣纱溪边的茶馆里。

    那时的浣纱溪两岸古木参天,浓阴蔽日,树荫下隔着溪水开着两家茶馆,供过路的行者、贩夫、樵客、渔翁、走卒歇息解乏,溪东那家挂着“郑”字旗幡,是金鸡山下郑姓人开的;溪西那家飘着“施”字旗幡,显然就是苎萝山下施姓人开的了。现在正是三伏大热天,种田的嫌田水热,行路的嫌脚板烫,摇船的手起泡,赶车的嘴冒烟,人人都往阴凉处藏,于是茶馆就闹热了,大家聚在树荫下喝茶茗酒,一边还能欣赏溪水里浣纱女们浣纱的倩影,聆听她们委婉动听的《浣纱曲》,神仙不换的生活。这首《浣纱曲》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也许和浣纱溪一样古老吧!浣纱女们口耳相传,不断改进,竟成名曲,到后来还成了诗人常用的曲牌名。其词曰:

    浣纱溪水清又亮,

    妾在溪边浣纱忙,

    郎站山岗等嫁妆。

    浣纱溪水清又亮,

    大王恩德比水长

    生儿替王守四方。

    人美曲妙,浣纱溪上似乎飘着仙气,把野老村氓们送到了天上的瑶池仙境。

    煞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妙的是无论观众还是演员,大家都是这道风景的组成部分。

    可惜,人是不知满足的动物,一会一个花招,水涨船高。眼福有了,耳福有了,还想口福。你就不能吧嘴巴闭上吗?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的人最易祸从口出。

    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不!应该是“闲人自忧之”更确切。

    起初,大伙的话题还在国家大事上,大王勾践已经带着军队北上和吴国打仗去了,胜耶败耶?忧国忧民,讨论一下国家大事是应该的。可是后来慢慢走了题,从帝王将相慢慢谈到朝代兴衰,夏朝、商朝还有西周的灭亡都和美女有关,于是就谈到祸国的美人,于是话题一转,转到了不远处浸在溪水里浣纱的浣纱女身上去了。嘴巴又一滑,就把夷光和郑旦扯上了。夷光和郑旦才十三四岁年纪,清纯得就像茶馆后面池塘里正盛开的荷花,一尘不染,身上还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故事发生过,有的只是美丽的容貌和婀娜的身段,难免一比,那么谁更美一点点呢?

    别忘了夷光是施姓人,郑旦是郑姓人,这个话题本来就很敏感,简直是禁忌,一旦触犯,必然伤了两村人和气。

    当时就有苎萝山下施姓人捷足先登,在“施”字招牌的茶馆里说夷光更漂亮,在飘着“施“字旗帜的茶馆里自然施姓人强势,郑姓人弱势,等于是仗势欺人。这不,消息一走漏,火点起来。金鸡山下的郑姓人自然不干,从对岸茶馆里跑过来声援,当场反击,认为郑旦更漂亮,而且进一步强调,要论浣纱溪边第一美非郑旦莫属。既然脸面撕破,矛盾公开化,那就不用讲客气,用不着再为了一点邻里之情把意见藏着掖着。双方越争越是不服气,争到后来,干脆不讲真理讲蛮力,谁的嗓门最响谁最有理。最后,光是嗓子响也不顶用,不得不动手动脚,于是茶馆里拍桌打凳,你推我搡,沸反盈天。

    一道十全十美的好风景被这些村氓野夫扯个七零八碎。

    本来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外地人可以公正表态的,可眼下问题升级成宗族、族群问题,谁也不敢站队了。这是得罪人的事。

    事涉自己的声誉问题,当事人夷光和郑旦却蒙在鼓里,一无所知。她们只知道那边很热闹,小姑娘天性好奇很想上去凑热闹,看看听听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可又不敢,怕耽搁了手头的活,晚上回家交不了差事,被老娘骂上半夜,还可能被老爹打个半死。只能十分不情愿继续蒙在鼓里。

    当时浣纱溪两岸浣纱女是最辛苦的,负担最重,政府要的赋税全在她们手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