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0章 礼部尚书(十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帮东林党中不少人是官员,如果这些官位上,是那帮能真正推行向江南士绅收税的官员,局面就大大不同。占着茅坑不拉屎,就能证明这帮人是反对想江南士绅,以及向整个大明士绅收税的家伙。”

    霍崇有点担心大伙不明白,然而大伙却都明白了。看来是不是实际工作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连比较憨厚些的铁牛都叹道:“的确是这样。大师兄,那些人只要不干事,就是在坏事。”

    有了共识,霍崇才继续说下去。东林党的问题就在于他们从来不提经济立场这个本质问题,只是各种瞎哔哔。这种瞎哔哔导致了朝政完全没办法运行。

    东林党人在明朝末年的政治活动,经历了神宗万历、熹宗天启和思宗崇祯三朝,长达半个世纪。由于没有固定的章程和严密的组织,他们的政治态度和主张,往往是通过个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概括起来,大致包括:

    一,强烈要求改变宦官专权乱政的局面,主张“政事归于六部,公论付之言官”,使天下“欣欣望治”;

    二,竭力反对皇帝派遣矿监、税使到各地进行疯狂掠夺、横征暴敛;

    三,主张既重视农业,也重视工商业,要求惠商恤民、减轻赋税、垦荒屯田、兴修水利;

    四,反对屡见不鲜的科举舞弊行为,主张取士不分等级贵贱,按照个人才智,予以破格录用;

    五,加强在辽东的军事力量,积极防御满洲贵族的进攻。

    钱清已经听得哈哈大笑,其他人有些是明白了,有些不太明白。

    铁牛不解的问道:“大师兄,这第一条,不是要向皇上夺权么?”

    “哈哈哈。铁牛,说得好。他们就是这个意思。”霍崇大赞,“当时还出了个所谓的阉党。就是魏忠贤。这个大家听说过么?”

    这帮开国的武将们摇摇头,只有钱清笑而不语。霍崇就把明朝的宦官体系,魏忠贤和阉党稍稍讲了讲。只是听到太监在洪水时候不敢下河堤,而是要与大堤共存亡。铁牛已经叹气摇头。其他将令们都跟着感叹,“这就是军法!”

    想到这里,霍崇突然有些想法,“喂,我其实想拍几个新剧。譬如龙门客栈,就是写东厂为了拯救太子遗孤,被东林党追杀。还有矿山等东西,就是拿东厂与那帮所谓的文人官员比较一下。”

    “先生就是要为了这个才要拿回那些档案?”钱清文化水平最高,觉得已经找到了原因。

    霍崇赶紧纠正,“拿到这些档案,包括四库全书,这是保存文化,保存历史。我是要在保存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再搞点研究。因果关系不能弄反。”

    被霍崇这么说,若是以前,钱清就老实听着。就算是不接受,也不怎么愿意表现出来。

    此时却觉得心情受到影响,忍不住嘟起嘴,表现出小小的不高兴。然后就看到霍崇无奈的样子,钱清突然很想捉弄霍崇一下。

    可就在此时,铁牛却老老实实的继续问道:“大师兄,这么讲,文人就是坏人啊。”

    霍崇连连点头,“文人的恶行,就在于他们不干活。这人只要不干活,就完蛋。我在意的有个人,叫做袁崇焕。这个家伙,很奇妙的。”

    武将听到袁崇焕竟然敢在公文里写‘一炮打出去十几里,把方圆几里内的东西轰到糜烂’,就已经忍不住大笑。听霍崇笑道:“这就是文人。”

    大伙笑的更厉害了。一时间,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只能笑个不停。空气中充满了快活的氛围。

    之后又听霍崇说起袁崇焕竟然敢矫诏杀毛文龙,已经有人忍不住开始骂起来。

    至于听到袁崇焕最大的‘功绩’之一,就是任由几万清军,潜行过了蓟门关。哪怕是没有去过蓟门关的,只要稍微听了听当地的地形,大家忍不住大骂起来,“这人是骗鬼的么?”

    “我只是听说过当年的事情,并不知道具体。所以格外的好奇么。”霍崇叹道。

    关于袁崇焕的争论,霍崇也有定论。因为把袁崇焕推崇为什么民族英雄的人对于袁崇焕的描述,让霍崇心生疑惑。

    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后金主皇太极举兵数十万分别进入龙井关、大安口,袁崇焕听闻后率领祖大寿、何可刚入关守卫,所经过的蓟州、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各城,都分兵留守。皇帝朱由检得知后非常高兴,下令嘉奖袁崇焕的部下,并让袁崇焕统领指挥各地援军。

    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战争中的所有失败,袁崇焕都得承担。要是有功都归上头,有过都由下面承担。这种人就是个俗人,根本谈不上民族英雄。

    霍崇把这个问题讲给部下,部下们也都表示同意。霍崇本就是想趁着这件事对大伙说说,也看看大伙的这个水平。此时见众人表现颇为中意,也放下心来。至少这帮人是不会和袁崇焕一样的看法。

    要是这些人和袁崇焕一样,那华夏朝廷就该完蛋了。

    因为,袁崇焕接到这个命令不久之后,遵化、三屯营都被后金军攻破,赵率教也在遵化战役中中流矢阵亡,巡抚王元雅、总兵朱国彦自尽而死。后金军越过蓟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焕忙率兵护卫京师。

    钱清忍不住说道:“先生,你说的我都想去蓟门关看看了。干成成这个样子,这人还有脸活着么?”

    其他将令也是一脸的无奈。有人叹道:“战区司令受命之后,战区的战线崩溃了。这样的人还能被称为大忠臣。哈哈。怪不得大明亡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不完蛋才奇怪呢。”

    霍崇继续讲述了他知道的简短描述。

    崇祯皇帝朱由检召见袁崇焕,赏赐御用酒菜及貂裘慰劳袁崇焕,袁崇焕以兵马长途奔波,疲惫不已,请求入城休整,但遭到拒绝。于是袁崇焕驻军城外,与后金军鏖战,互有胜负。[38]袁崇焕令戴承恩在广渠门列阵,祖大寿于南面列阵,王承胤在西北列阵,袁崇焕在西面列阵以备战,中午时刻,清骑兵从东南面进攻,祖大寿率兵奋力接战,而王承胤却拔阵向南避战。后金军力战祖大寿不下,于是撤退,明将刘应国、罗景荣等人率兵进行追击,杀伤后金军千余人,而明军死伤也很多。收兵后,朱由检用酒食犒赏军队。

    袁崇焕又派遣任守忠率领五百人用火炮轰打金营,后金军撤退,京都之围遂解。

    这话讲完,尤其是最后一段。霍崇问道:“我在史书上看到这段,感觉十分奇妙。这袁崇焕几炮打完,事情就完了。若是不这么讲,我反倒还信袁崇焕只是无能。”

    钱清听完之后,只应了一句,“先生,这袁崇焕定然有问题。从军事上看,此人起码是完全不懂军事。不懂军事之人被任命军事总督,此事已经是全然错了。至于袁崇焕本身是不是做了什么,已经无所谓。”

    众将明显对袁崇焕本身做了什么并无兴趣。大家看法与钱清一样,当一个根本不懂军事的人当了‘战区司令’,事情已经进入没啥好讨论的阶段。

    霍崇满意之余却也发现了关于自己的一件事,自己也未免太文人了。反倒不如部下们这么实事求是。至少从军事上,霍崇本就不该对袁崇焕有一丝一毫的期待才对。

    所以,霍崇下令,“去吧,我不在意京城任何东西。但是这些文献档案,无论如何都要夺下。控制在手中。若是有其他问题,立刻联络。”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