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8章 礼部尚书(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竭尽精神对着一众礼部预备成员讲课。

    “……所谓封建,分诸多层次。基础就在生产力水平。在道路不通的古代,自然是邦国。若是事事都由朝廷管理,且不说朝廷有没有那么多人管理,光是往来的速度就跟不上。朝廷只能分封,由各国治理地方,又令等秦朝确立中央统一,修建道路,确立邮政。而秦朝的生产力的确比周朝提高很多,这才有了大一统国家的基础。然而汉初也依旧没能继续大一统,而是采取了分封制度。这才有了之后的许多事情……”

    罗义仁对自己的能力,才学都很自信。此时在众人面前表现,更是有自信。

    下面听课的众人表现得不是很让罗义仁满意。同学们对于此事的反应很是跟不上。

    好在备案有,罗义仁很快就切入到现实世界中来。

    “人是怎么建立起社会关系的?靠的是身体接触。因为孩子们不能得到照顾,就必然活不下去。所以,本能的让自己更够跟着周围环境走。这也是咱们个人必须和周围的人抱团的原因。”

    “罗老师,可孩子们哇哇大哭,快烦死人了。”有学员问。

    看来不少听课的人都是有孩子的,听到这话,众人里发出一阵笑声。

    罗义仁也有孩子,听到这话,叹口气,“唉。虽然孩子很烦,但是他们若是因为肚子饿了,或者有什么不舒服才哭。还真的有大人把孩子打死不成?我可没见到。”

    这么一说,众人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之后罗义仁不说理论,先从表现入手。把人类从小就开始形成的众多抱团反应与大伙沟通。

    等两边的基础点都与这帮礼部预备人员达成,罗义仁才进了一步,“所以封建制度也不仅是一种朝廷的制度,也有人类本身的需求决定的。这是生物性在社会意义上的某种投影。譬如,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咱们自家的床边,不会接受陌生人睡觉。哪怕那个陌生人根本无害,咱们也不会答应。大家觉得呢。”

    华夏朝廷内的官员大多都不是有钱人出身,读书并不多。然而这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在历史上大大有名的话,虽然众人并不知道,却也感觉非常对头。

    这不是基于历史知识,而是基于身体反应。

    罗义仁也没有放松,而是继续跟进,“所以我们的培训要培训大家成为有学有术的人。下节课就是关于和人接触时候的范围。下课。”

    果然,下一节课是操演课程。这边的教官上来就开始教授如何是一个危险距离。

    这个危险是包括从拳脚、兵器在内的危险程度。而众人要学习,起码是接触如何一个距离是合适的。而课程讲完,就要学习‘拒绝’,也就是推搡。

    所谓推搡,就是保证对方在自己安全的范围之外。

    许多人并没有学过这些,经过这么一学,不少人都有了很多新鲜的感悟。

    罗义仁这边奋力完成他的课程。在没有自己课程的时候,就参加到包括拓展训练在内的各种集体项目之中。

    有了安全距离,以及推搡在内的拒绝课程。团体行动中就有了合作培训。

    在这样的正反两方面的课程之后,礼部学校就提出了‘分清敌我,分清敌友’的培训。

    至于谁是朋友,谁是同志。这样的事情要讲,然而到底怎么领悟,也是一个自我领悟的层面。

    自然有人观察这些自愿加入礼部的成员,他们的表现都有人纪录归纳。

    之后就有其他课程。操演训练培育的是大伙如何保持一个‘合理有礼’的距离。而罗义仁等的课程则是讲述历史的进程与三观。

    罗义仁每天都根据学员的表现来调整课程,越是调整,越是发现沟通时候有没有一个想通基础的重要性。

    同样的问题,若是大家都有过经验,自然很容易就能完成。但是没有这个基础的话,那就是鸡同鸭讲。

    等课程讲的过半,罗义仁跑去军校找了霍崇。霍崇在军校的培训上抓的很紧,毕竟军队这种组织更适合选拔礼部成员。

    见到军校内生龙活虎的模样,罗义仁觉得文官出来的礼部预备成员好像还是差口气。

    霍崇此时正在与人谈话。交谈的对象没有穿军装,听霍崇一口一个冯大哥,罗义仁觉得眼前的老年壮汉应该是已经差不多退休的冯玉宽。

    冯玉宽这边说的是进出口的事情,“霍兄弟,这搪瓷缸不能多给出口些么?”

    霍崇听到这话,觉得冯玉宽真心是懂行的。

    搪瓷历史悠久,起源于玻璃装饰金属。古埃及最早出现,其次是希腊。6世纪欧洲嵌丝珐琅、剔花珐琅、浮雕珐琅、透光珐琅、画珐琅相继问世。8世纪中国开始发展珐琅,到14世纪末珐琅技艺日趋成熟,15世纪中期明代景泰年间的制品尤为著称,故有景泰蓝之称。

    然而霍崇使用的却不是那种当做工艺品的技术,而是采取了铸铁搪瓷。

    满清的弘昼放弃京城,带走的都是官员和重要成员。并没有把工匠都带走。

    以著名的高超工匠出名的霍崇趁机派人去京城招收琉璃厂那边的工匠。大部分工匠因为害怕被满清杀头,没敢来。却还是有人来了。而且随着京城生计越来越差,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有了这帮人加入,又糅合了江南烧瓷器的工匠加入。霍崇这里生产搪瓷由工艺品走向日用品奠定了基础。

    当然了,这也有华夏朝廷的重工业进步。那些放置超过一年的铁消除应力之后,加工成了机床。机床又生产出了能够直接加工熟铁的冲床。熟铁终于能够被很好的加工成圆形杯子形状。

    “冯大哥,这个咋说呢。我会让人尽快提高产量。”霍崇劝道。

    “霍兄弟。这是个好机会啊。咱们大力出口搪瓷用品,我看你这边都做出来了很多别的搪瓷用品。那种大的,出口到倭国……”

    “那种是医用的。放手术器械的。”霍崇连忙解释道。

    由于有了新的瓷釉,金属加工也有了进步。霍崇是努力想借着这个产业推动耐火材料、窑炉、涂搪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加快了搪瓷工业的发展。

    但是很多事情总得有很好的用处,譬如欧洲人就能理解搪瓷托盘上放手术器械。然而倭国并没有外科手术技术,这种大规模制作的廉价货送去倭国,还真有点自取其辱的意思。

    “我说不过你,我就想说,霍兄弟,你得帮我。不然那些小子们天天找我,我也受不住。”

    搪瓷是涂烧在金属底坯表面上的无机玻璃瓷釉。在金属表面进行瓷釉涂搪可以防止金属生锈,使金属在受热时不至于在表面形成氧化层并且能抵抗各种液体的侵蚀。搪瓷制品不仅安全无毒,易于洗涤洁净,可以广泛地用作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饮食器具和洗涤用具。

    霍崇也是在许多产业中选中这个当做对欧洲出口的一个突破性的新品种。其实不太想向倭国销售。

    然而冯玉宽说的这么可怜。霍崇也没办法。想了一阵才答道:“冯大哥,我只能给你一些小茶缸。就如这种。”

    说完,就把一个直径大概十厘米的给了冯玉宽看。

    冯玉宽觉得还行,却有些疑惑,“为何不能给大的。”

    “倭国人在这些精细活上真比咱们强。咱们在小杯子上作画,比较容易。也更美观。”

    听霍崇说的如此细致,罗义仁是真心觉得佩服。没想到霍崇的知识点有这么多!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