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3章 海关(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满清坤隆三年,西历1732年的春田。随着动力设备隆隆运行,佩戴着耳塞耳罩的锻造厂工人们看着器械驱动的锻锤不断捶打着红热的金属。

    金属碰撞的巨大声音回响在车间里,热气下,工人们脸上有汗。用系在脖子上的毛巾擦去额头与眼皮上的汗水,大伙继续抓紧工作。

    霍崇参观完生产,走出车间的时候只觉得世界仿佛都安静了。然而霍崇知道,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是在太过于巨大的声音刺激下,听力没有完全恢复产生的错觉。

    如果可以的话,这本该是用水压机完成锻打。然而当下的技术并不支持制造出这样的设备,退而求其次的话,就只能靠锤打的工艺制造出更致密更均匀的钢材。再将这样的钢材加工成主轴,利用这样的主轴制造出更紧密的机械设备。

    然而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在没有更先进退火工艺技术的当下。这些经过锤打的钢材需要放置起码一年,利用自然的时间流逝来消除金属加工之后的应力。

    就霍崇所指的知识。上至航天卫星的铝合金钢架,下至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任何一个产出的工件都会产生应力,如何快速、环保的处理工件应力是所有与“机械”二字相关的企业都头疼的问题。所有与“机械”二字相关的企业都需要面对消除工件应力的问题。

    所以霍崇之后去参观了放置金属件的仓库,就见库房里放置着大量金属件,金属件上面或多或少已经有了锈迹。看来放置的时间不短了。

    参观完这些,霍崇就去了机械加工部门。虽然加工机械需要消除应力,热球机与蒸汽机的主轴因为尺寸并不大,就可以通过定期更换部件来维持运行。

    热气机生产厂的金属加工车间,又是各种工业噪音。霍崇转了好大一圈,完全感受到这时代工人工作环境的艰苦。

    出来之后,冶金厅的书记对霍崇说道:“老师,我听张厅长说,你要我们出口钢铁给倭国?”

    “嗯。与倭国的贸易能够换取大量硫磺。就算不提制造火药,制造三酸总得用硫磺。”

    “哦。要是这么说,我就调一批过来。”

    听到这话,霍崇反倒有些心疼了,“不用那种特别好的,就是钢条,铁条。倭国人有自己的工艺,咱们只用卖东西就好。”

    冶金厅的书记点点头,有些事情对理工男来说只用说到这里就够。大家的理解力足以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老师,怎么有人说要迁都徐州?”冶金厅的书记问道。

    看来即便在技术上有理解力,也不等于理工男在政治上同样有理解力。霍崇只是说道:“以后再说。”却不想解释。

    按照现在的局面,暂时迁都江宁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但是这样的临时首都,要的是功能性。江宁也就是南京。这个地方有许多好处,却也有太多不利的地方。当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江宁算是标准的战区。

    假如把临时首都放到江宁,那也是政治意义大过一切的选择。另一重目的则是方便管理。

    从这个角度,迁都徐州的理由同样是方便管理。毕竟山东临淄相对于徐州,算是太靠近‘边陲’。

    之后的委员会上,大家当然知道最重要的工作是春耕。钱清还是代表军方提出了爆发战争的可能性。

    霍崇笑道:“若是满清有能耐渡过黄河,那就打呗。”

    钱清半真半假的问道:“先生,去年黄河没结冰,可今年呢?以后呢?”

    霍崇自信的答道:“全球气候变暖是整个地球都变暖。而且变暖是个周期,这个周期动辄十年二十年,断然不会出现一年变暖,下一年突然变冷。大家不用担心。”

    说完这话,霍崇看着委员们。这帮人面面相觑,看样子大概听明白了,却完全没搞懂霍崇在说什么。

    霍崇只觉得有些怀念21世纪,这话若是在欧美说的话,大概会有很多人跳着脚反对。但是霍崇坚定认为欧美吵吵的全球变暖就是瞎bb。

    把时间放到两万年,地球经历了新仙女木事件。出现过覆盖整个北美大陆,从北极延伸到墨西哥的冰盖。

    气候之冷可以想象。比21世纪冷多了。

    之后就出现过河南跑大象的温暖湿润的气候,温度之高也可以想象。至少比21世纪的全球平均气温高多了。

    在这两万年中,并没有什么工业生产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从这个角度看,防止污染是一回事。但是一味的吵吵气候变暖,绝对是商业操作,而不是尊重地球气候。

    在地球面前,人类那点温室气体真没啥意义。

    看完了现在根据地的工业发展,霍崇已经下了决心。温室气体排放,一定要从现在开始!

    霍崇做了决定,根据地立刻就干了起来。以明轮船为辅助的船队装载了大量物资出航,直奔倭国的端岛。

    船队上到岛上,先将大量淡水卸载下来。已经在岛上的工程队人员围上来就一顿猛灌。

    喝完之后,岛上的队长一抹嘴,眼中已经有了泪水,“啥时候让俺们回去?”

    运输物资的队长叹道:“再忍忍。老师说你们的确辛苦啦。可是这边的煤还是得挖!”

    岛上的队长听到这话,指着光秃秃的岛屿,“这地方能住人么?”

    说着,眼泪扑簌簌滚落下来。

    运输队长赶紧指着正在卸载的物资说道:“修房子的东西运来了!这次一定要让大伙先能住好!”

    端岛这地方距离长崎只有15公里,虽然倭国知道华夏朝廷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中转站’,却也没来打搅。

    这倒不是因为倭国太托大,而是端岛作为一座荒岛,自然环境恶劣。除了没淡水之外,还没什么居住的场所。来了台风之后更是危险的很。而且岛屿并不大,只有0.063平方千米,也就是六万三千平方米。长四百米,宽150多米。

    倭国的长崎那边也就当做没看到。

    然而这个地方在后世却有另外一个更著名的名字,军舰岛。

    1810年,当时的日本政府发现军舰岛储藏了丰富的煤矿资源,但岛上自然条件恶劣,采煤业停滞不前。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对资源、财富的渴求达到了极点,但日本土地狭隘,资源匮乏,薄弱的后备力量,难以支撑日益膨胀的野心。

    1890年,三菱公司买下此岛,并在这里开发海底的煤炭资源。这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端岛的辉煌也就此拉开序幕,在将近一个世纪内,它都是日本的主要煤矿产区之一。

    1916年岛上修建了日本第一大混凝土建筑。这个建筑能容纳所有的海上工人并且保护他们不受飓风的伤害。

    二战时期,日军强掳了4万多名中国人到日本充当劳工,而其中3765人分配给三菱公司,他们被押上了船,送往军舰岛。除了中国同胞,还有许多朝鲜劳工也被送到岛上,可日本觉得工人还不够多,竟在媒体上称军舰岛是乐园,欺骗不知情的人前往,因此劳工中不止有战争俘虏,还有学校老师,商人,更多的是被绑架来的普通农民。劳工们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岛上,军舰岛每公顷人口高达1391人,人口密度一度是东京的9倍,成为了当时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然而在这个所谓的乐园里,劳工们开始了最悲惨的命运。截至二战结束,共有722名中国劳工(三菱公司称),以及1442名韩国劳工(韩国官方称),在军舰岛上被折磨致死。

    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石油代替煤成为主要能源,全国的煤矿相继关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